竹林關鎮東樓村以“五優化五提升”行動為抓手,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。
優化組織體系,提升基層組織力。建立村黨組織、產業支部、居民黨小組、黨員中心戶“四級網格”體系,探索“黨建進組、服務入戶”工作模式,將20多項精準服務投送到群眾院落和田間地頭,有效推動黨建工作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。
優化骨干力量,提升隊伍戰斗力。選優配強“兩委”班子,實現了“年齡降、學歷升、結構優”的目標,筑牢基層社會治理“橋頭堡”。制定出臺《關于完善后備干部的實施意見》,培養后備干部3名,關心、關愛后備干部的日常教育。設立“AB”式服務崗位,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,讓村“兩委”干部成為基層社會治理“排頭兵”。
優化體制機制,提升制度執行力。創新建立“人盯人+”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機制,圍繞“誰來盯、盯什么、怎么盯”,通過各類微信群發送信息180余次,做到聯絡到小組、到戶、到人,實現網格發現、分級響應、協同處置,有效打通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的痛點、難點和堵點。
優化資源配置,提升聯動協同力。印發《關于推進村黨建與包扶單位黨建互聯互動的實施意見》,通過村黨組織和駐村單位“組織聯建、服務聯動、資源聯享、治理聯管、活動聯辦”工作模式,實現共建共治共享。結合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,印發《深化“雙報到”建立“雙考雙評”機制的通知》,推動駐村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村報到、主動上門為群眾辦實事達30余件,形成“工作在單位、活動在村上、奉獻雙崗位”的良好局面,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“神經末梢”。
優化治理體系,提升教育感染力。以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三治”融合為抓手,健全“村黨組織—網格黨小組—黨員聯系戶”網格化治理體系,完善“黨建+網格化”治理平臺,創新運用“支部牽頭、小組協調、黨員帶頭、群眾參與”的機制。培育“法律明白人”10余次、學法用法示范戶3戶,增強群眾知法、學法、守法、用法意識。健全黨員承諾踐諾、幫辦代辦和志愿服務機制,解決安全飲水、糧食直補、就業增收等20多項問題。常態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、大力推進移風易俗,堅決破除陳規陋習。開展“道德評議日”“家風家訓三曬三樹”“共建道德講堂”等活動10余次,促進鄉村文明程度持續提升。